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18集课程复讲 |
郎海涛学长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18集提纲 一、“赵孝争死”的故事对教育孩子有哪些启发? 二、为什么有些孩子会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”? 三、《礼记.曲礼第一》“傲不可长,欲不可纵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”的含义。 四、为什么不能随便夸孩子?称赞孩子要从哪里入手? 五、为什么说“人生第一等学问,处处为他人着想”?
《细讲弟子规》18集复讲 一、“赵孝争死”的故事对教育孩子有哪些启发? 汉朝时候,有赵孝、赵礼兄弟两人,相处很和睦。一天,弟弟赵礼被强盗抓去,哥哥赵孝知道了,马上找到强盗的山寨,看到强盗正准备把赵礼杀了来吃,赵孝就跟强盗说,我弟弟身体有病,人又瘦,你们放了他,来吃我好了,我身体好,也比较胖。弟弟说,我被你们抓到是我的命,被你们吃是应该的,绝对不可以连累我哥哥。兄弟两个争来争去,要为对方去死。强盗很感动,把他们给放了。 兄弟两人可以把生命让给对方,在生活中,又有什么不能放下呢?应该效法古人的精神,落实在生活当中。 兄弟争死的事情传到皇帝那里,皇帝就给他们官职让他们有机会来服务人民。“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”,他会敬天下一切人的父母,“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”,他会敬天下一切人的兄弟姐妹。
二、为什么有些孩子会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”? 有些孩子小的时候,能力很好,但大了以后却不见得有很好的发展。原因在哪里? 没有好的榜样。 一位父亲说儿子两岁的时候,觉得以后可以当国家领导人;儿子上了初中以后,觉得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;儿子读高中的时候,觉得以后有工作就好了。为什么差这么多?没有目标,没有志向。父母没有好的榜样给孩子,孩子没有志向,就悠悠放任,在无聊中打发时光。所以说,一开始就要教孩子“学贵立志”,教育孩子“读书志在圣贤”。
还有一些父母,让孩子学了本事拿来炫耀。拿着孩子学的英文、才艺,到处表演、炫耀。孩子到处感受到掌声和表扬,真厉害,不得了!这样长大的孩子,还听得进好的建议吗?所以,不合适的称赞,会障碍孩子的成长。 为人父母不可不慎。
三、《礼记.曲礼第一》“傲不可长,欲不可纵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”的含义。 “傲不可长”,一个人只要有了傲慢心,就没有办法受教,很难进步。因为学问重在受教,重在谦卑的态度。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傲慢,长大很难有大的作为。 “欲不可纵”,玩物丧志,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血淋淋的例子。 “志不可满”,现在的孩子,因为没有志向,在无聊中度日。如果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,他的人生会很充实,他知道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,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、服务他人。 “乐不可极”,乐极生悲。当一个孩子从小不懂得掌握分寸,很容易出现一些危险的事情。
四、为什么不能随便夸孩子?称赞孩子要从哪里入手?
如果孩子好话听得太多,就听不进批评的话,要常常提醒“闻誉恐,闻过欣,直谅士,渐相亲”。当我们能有谦卑的心,那不知道多了多少眼睛帮我们看路,多了多少耳朵帮我们听很多的信息。 夸孩子,要从好的品行去夸,不是针对才能去夸,那样子一定会出问题。如果有家长夸孩子漂亮,一定要给孩子引导过来。这是气质好,因为每天都念《弟子规》,孝顺父母,尊敬长辈,身体的水结晶很好。所谓“诚于中,形于外”。 幼儿园有个小女孩,经常被人夸漂亮。这个孩子经常会在上课的时候,拿出镜子照一照,学习就跟不上。大人夸的不如法,让孩子只注重外表,在意有没有人在看她。很容易走向虚荣的人生,虚华的人生。不要随便夸孩子的相貌,不要夸孩子的才华,应该夸孩子的德行。 如果孩子有才华,要引导孩子有才华的目的是什么?古筝弹得好,目的在哪里?表演给人看,让人觉得我很厉害?那孩子的古筝肯定有瓶颈。 假如告诉孩子,“移风易俗,莫善于乐”,音乐可以陶冶性情,改善社会风气,用真诚心学习古筝,可以弹出好的曲子利益社会。这样子学习古筝,学习才艺,孩子的心态会截然不同。 当我们称赞孩子的品德,“你真孝顺”,这和孩子的自性相应,他会愈做愈起劲。称赞孩子要顺着品德称赞,这样才没有副作用。
五、为什么说“人生第一等学问,处处为他人着想”? 范仲淹给他的大儿子取名叫纯仁,期许他的儿子能时时存着一颗仁慈之心。 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。 范纯仁有一次按照父亲的要求,把五百斗的麦子从京城运回江苏老家。刚好在途中遇到了父亲的老朋友父母去世,没有钱安葬,女儿没有出嫁。范纯仁马上就把五百斗的麦子卖掉,把钱就拿给这位长辈,但是钱还不够,他就把这个运麦子的船也卖了,也给了这位长辈。 范纯仁回到京城见到父亲,汇报说他最后决定把五百斗麦子卖了去帮助父亲的朋友,但是钱还不够。范仲淹抬起头来就说:那你把船也卖了!儿子答道:爸爸,我已经把它卖了。父子同心,父子同是一颗仁厚之心,所以才会得了大福。 求学问要长养的,就是这颗存心、这颗仁心、这颗恭敬心。经常说读书可以变化气质。从哪里变?从心!当孩子读了经典之后,他慢慢会去实践;落实的过程中,就会慢慢内化成他的存心,诚于中,形于外,自然就变化气质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